产品特性:喜湿 | 品种:苦草 | 主要观赏部位:观叶 |
是否进口:否 | 花色色系:绿色系 | 花型:单瓣 |
园林用途:盆栽、 湿地绿化、 切花材料、 花境、 花坛、 地被、 花带、 水体绿化、 其他 | 规格:3 | 叶色色系:绿色系 |
花期:11月 | 株高:50cm | 光照习性:喜阳 |
品牌:嘉祥水景 | 果期:11 | 品种来源:自产 |
干湿习性:喜湿 | 地径:2 | 产地:雄安新区 |
米经:0.2 |
沉水草本。具匍匐茎,径约2毫米,白色,光滑或稍粗糙,先端芽浅黄色。叶基生,线形或带形,长20-200厘米,宽0.5-2厘米,绿色或略带紫红色,常具棕色条纹和***,先端圆钝,边缘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细锯齿;无叶柄;叶脉5-9条,萼片3片,大小不等,成舟形浮于水上,中间一片较小,中肋部龙骨状,向上伸似帆。东城区 西城区 崇文区 宣武区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 房山区 通州区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密云县 延庆县
花单性;雌雄异株;雄佛焰苞卵状圆锥形,长1.5-2厘米,宽0.5-1厘米,每佛焰苞内含雄花200余朵或更多,成熟的雄花浮在水面开放;萼片3,大小不等,两片较大,长0.4-0.6毫米,宽约0.3毫米,成舟形浮于水上,中间一片较小,长约0.3毫米,宽约0.2毫米,中肋部龙骨状,向上伸展似帆;雄蕊1枚,花丝先端不分裂或部分2裂,基部具毛状凸起和1-2枚膜状体;花粉粒白色,长圆形,无萌发孔,表面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凸起;雌佛焰苞筒状,先端2裂,绿色或暗紫红色,长1.5-2厘米,梗纤细,绿色或淡红色,长30-50厘米,甚至***,随水深而改变,受精后螺旋状卷曲;雌花单生于佛焰苞内,萼片3,先端钝,绿紫色,质较硬,长2-4毫米,宽约3毫米;花瓣3,极小,白色,与萼片互生;花柱3,先端2裂;退化雄蕊3枚;子房下位,圆柱形,光滑;胚珠多数,直立,厚珠心型,外珠被长于内珠被。
苦草在苗期比较娇小,生长较慢,为促进分蘖,控制营养生长,前期水位一般保持在30cm以内。5月 下旬至6月旬进入快速生长期,7朋份在水底覆盖面可达95%以上。这时水位可加至70-100cm左右。7 月中旬,根据水域肥瘦情况酌情追肥,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10kg或三元素复合肥2kg;若淤 泥较厚,水质较肥,则不必施肥,防止生长过旺。8月上中旬开始,苦草陆续开花,白色的花粉大量 漂浮水面,完成受精后,雌花花柄卷曲成螺旋状,将果实收缩沉入水中。
)苦草分配于有性繁殖部分的生物量较无性的大,分别占总生物量的25.0%±13.8%和10.1%±7.0%。雌花数与座果率平均分别为22.9±13.8朵·株-1和73.3%±17.9%。雄株可以产生11~33个佛焰苞,每个佛焰苞内平均含有364±38朵雄花,每个雄花产生的花粉为128~184粒。每个果实内种子丰富,多达150~360粒,估算太湖苦草种群立地种子量可达1.68×104~1.01×106个·m-2。但每年种群主要来自地下块茎和匍匐茎,水深、风浪等可能是种子苗难以在湖泊中定植成功的主要因素。
温度、光照、基质及种子保存方式与时间长短对种子发芽率均有较大影响。10℃时种子发芽率较低,仅8.35%±1.89%;20℃时发芽率较高,为56.73%±6.42%;30℃时发芽率有所降低,为43.55%±4.34%。种子发芽对光照有一定要求,20℃、无光条件下,种子发芽率下降63.6%。在没有湖泥为基质的情况下,发芽率下降36.5%。此外,随干燥保存时间增加,种子发芽率下降。